账号:       密码:       验证码:     看不清?

环境保护部发布《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新闻动态 > 正文

环境保护部发布《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

污染减排首次实现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


日期:2009-06-08  作者:刘晓星
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晓星 北京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6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出席发布会,发布《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(以下简称《公报》),介绍当前的环境形势等有关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,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
2008年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,全国环保系统成功夺取了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工作的重大胜利,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,在污染减排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、重点流域污染防治、环保基础能力提升、环境经济政策、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,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
环评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,及时调整改进环评工作,完善审批机制,简化审批程序,认真兑现7项承诺,对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对“两高一资”项目严格把关。2008年,环境保护部共否决或暂缓审批了156个“两高一资”项目,批复的579个项目通过落实减排措施,每年能削减二氧化硫46.86万吨、化学需氧量3.84万吨。
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全国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149万吨/日,新增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9712万千瓦,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4.42%和5.95%,比2005年分别下降6.61%和8.95%,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,为全面完成“十一五”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圆满完成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处置和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。
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。淮河、海河等7项水污染防治“十一五”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。组织开展了太湖、巢湖、三峡库区生态安全评价,全面启动了生态安全监测工作,为深化湖泊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。组织开展了全国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调查,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.5万个,督促4600多个保护区落实整改措施,进一步维护了群众的饮水安全。
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启动。中央财政首次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,安排5亿元支持700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,带动各地投资近10亿元,受益农民达400余万。
环境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。不断加大后督察力度,重点督察了2005年以来全国各级挂牌督办的16000多件案件以及2007年整治的8000多家造纸企业,关闭621家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排污总量指标的造纸企业,进一步巩固了整治成效。
环境法制、政策、科技、宣教和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。修订后的《水污染防治法》正式实施,首次发布了《声环境质量标准》以及工业企业、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。
环保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。2008年中央环保投资达到340亿元,比2007年增长百亿元。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后,将建成污染源监控中心363个,新增3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,配备执法车3900辆,形成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信息传输系统和3个数据分析平台。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成功发射。


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进展顺利。污染源普查顺利完成了普查入户填报、数据录入、质量核查、上报汇总、审核整改等工作,进入总结发布阶段;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已基本完成;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全面启动。
全国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明显改善
《公报》指出,2008年全国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明显改善,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为5.7毫克/升,第一次达到Ⅲ类水质标准,比上一年下降了12.3个百分点,比2005年下降了20.8个百分点;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.048毫克/立方米,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,比上一年下降了7.7个百分点,比2005年下降了15.8个百分点。
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,比上年有所提高,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;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,但酸雨污染仍较重。2008年度,全国有519个城市报告了空气质量数据,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1个,二级标准的城市378个,三级标准的城市113个,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7个。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,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7.5%,三级的占41.6%,劣于三级的占0.9%。与上年相比,达标城市比例上升了13.3个百分点;劣三级城市比例无变化。
全国71.7%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,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的占75.2%。
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。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,核设施、核设备周围环境电离辐射为正常环境水平;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,电磁辐射设施、设备周围电磁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。
生态建设取得进展。截至2008年底,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、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38个,保护区总面积约149万平方公里。其中,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,面积9120万公顷,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11.9%和61.2%。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”,有20多处保护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组成部分。
全国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
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,总体环境状况如下:
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。长江、黄河、珠江、松花江、淮河、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持平。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,Ⅰ~Ⅲ类、Ⅳ~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.0%、24.2%和20.8%。珠江、长江总体水质良好,松花江为轻度污染,黄河、淮河、辽河为中度污染,海河为重度污染。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(水库)中,呈富营养状态的湖(库)占46.2%。
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。一、二类海水比例为70.4%,比上年上升7.6个百分点;三类海水占11.3%,与上年持平;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18.3%,下降7.1个百分点。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,黄海、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,渤海水质一般,东海水质差。与上年比较,渤海湾、长江口、珠江口和北部湾一、二类海水比例上升10%以上。
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,生活污染加剧,面源污染加重,工矿污染凸显,饮水安全存在隐患,呈现出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态势。


来源:中国环境报

上一篇:六·五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在京举行

下一篇:为减排提供法律支撑